项目部:大漠风沙筑晓鸣 -凯发一触即发

 项目部:大漠风沙筑晓鸣 -凯发一触即发
您的当前位置: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美文鉴赏

项目部:大漠风沙筑晓鸣

阅读:1890 时间:2017-09-07 17:44


  贺兰山下金凤舞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唐代诗人岑参曾在《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中这样描写沙漠绝域的荒凉,但就是这样的荒凉却能为种鸡的生长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于是在贺兰山麓的戈壁腹地,便常年驻扎着这样一支建设铁军,他们是先遣队、是开拓者;从黄羊滩到青铜峡、从青铜峡到阿拉善,在他们手中,一座座鸡舍、一个个分场拔地而起。他们,就是晓鸣农牧项目部。

  大漠铁军筑坦途

  “无论是哪个项目,我们都是冲在最前线的。”项目部经理康林如是向笔者介绍。冲在最前线,意味着更坚苦的条件、更严峻的环境。

  所谓万事开头难,新项目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往往是条件最困难的时候,别的不说,就人员的吃住问题就很难解决。在青铜峡第三事业部的基地办,笔者见到一个活动的板房,据项目部老员工柳仁杰向笔者介绍这就是公司在青铜峡的第一座房子。

  马源锴是第一批进驻青铜峡的人员之一,回忆起当年刚建青一区、青二区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刚进驻青铜峡现场三天,就下了一场大雪,雪后的戈壁滩白茫茫一片,只有我们的活动板房孤独的矗立在那里,房子里还没有电,只靠炉子生暖,取水要走一公里的路才行。那天是2012年农历的正月初十”马源锴回忆说。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青铜峡基地的施工正是在这样“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的,项目部的员工们便是这样一群创造条件的人,没水便找水、没有电便接电、没有路就修路,在荒漠戈壁中硬是筑出一条坦途大道。2012年,青一区、青二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壮举。迈开了步子,路便越走越宽,2013年青三区投产、2014年青六区投产、2015年青五区投产,2016年青七、青八两区投产运行,2017年8月份青九、青十两区土建工程全部完成,投产在即。

  如今的荒漠深处,晓鸣农牧的一栋栋的鸡舍、一个个分场拔地而起,沿着贺兰山脉的走势一字排开,而他们的建造者正是晓鸣农牧的项目部。

  齐心协力迎挑战

  在西北地区搞工程建设,严寒的气候是最大的难题。除去冬天,每年只能在3月中旬到11月中旬施工,再除去阴雨天气、沙尘等天气,也就是7个月的有效施工时间。加之,宁夏地区的特殊因素,施工队的成员多是回民兄弟,每年固定的三个大节都要放假,又去除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每年的有效工期只有180天的时间。

  施工建设,速度是保证,而对于项目部来说,每一年的施工任务都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想讲客观条件,但进鸡的时间不等人、季节也不等人,一项工作滞后了,就会导致后面工作不能开展,甚至会影响公司大的发展战略。”关于施工进度,康经理这样告诉笔者。就是在这180天的时间里,项目部依然以每年至少一个分场的速度建设着,每年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从未出现过差错。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任务更重,2016年以来,每年的建设进度改为两个场,工作量翻倍。项目部经理康林是在2016年初接过这支队伍的,这一年,面对工程量的翻倍增长,康经理和他的项目部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这边的工作,每一天都是挑战,但作为一名在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没有什么适应不适应,因为感觉公司就跟自己的家一样,这些年也看着公司的成长,公司需要了,就得顶上去。”康经理说。

  面对翻倍增长的工作量,他们重点从施工组织计划上做起了文章,从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对各个单项工程的施工计划的排定进行优化,采用穿插施工的方式。在工程安排上,大的工程按流程、小的工程灵活安排。保证人员工作量的满负荷,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沙漠深处搞建设,还有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物料的供应。因为建筑工地处于戈壁深处,供货距离远、路也不好走,导致供货周期长。一旦出现供料不及时的情况,大家就只能干着急。对此,分管材料工作的老员工柳仁杰很有感触,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们也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应对之法。

  “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谈到施工期间的材料保障,柳工如是回答。项目部、施工方、采购方要及时沟通,材料计划必须提前三天就落实到位,施工方根据施工计划提前三天提交材料计划,项目部审批后联系采购部门确定材料供应。如若材料供应确实有问题,无法及时供应,则及时与施工方联系,对施工计划进行微调,从而避免因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的窝工。“这也得益于公司的大力支持,这些年与供应商的合作十分顺利,我们也得到了供应商们的信任,材料供应就很及时。”柳仁杰十分自豪的说。

  工程质量是速度的保证,得益于技术组的工作,施工方的认真,严把工程质量关。多年的合作,公司在赢得了施工队伍的信任,把基础夯实、做实,确保工程结实牢固,这些年来,从未出现过返工现象,为工程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于是,2016年,公司青七、青八区依然按时投产,2017年8月青九、青十两场土建工程就建设完毕。就只看成效、不讲条件,在大漠深处,上演了一场属于晓鸣人、属于项目部的速度与激情。

  艰苦奋斗结硕果

  如果把大漠里的施工比作一曲交响乐,那么这春的风沙、夏的酷热、冬的严寒便是乐曲里最具特色的点缀符,而这一切都在奋斗中完成了最美的升华。一座座鸡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他们见证了荒漠的变化,他们用双手把荒漠改变。

  采访中,笔者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年建的工程中,你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项目部康经理回答道:“谈不上哪一个是最好,因为我们每一个新场总是比前一个有改进,如果说最好,那肯定就是下一个。”是的,永远都在改进。从黄羊滩到青铜峡,你会发现后建的场总会比原来的分场有所改进,大到生活区、生产区的布置,生产、出粪系统的改进,小到一个窗口、洞口的大小设置,总是跟据实际生产中反应出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关于鸡舍建设的“晓鸣标准”。

  在材料管理方面,更是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清单式管理、独立核算的方法。物料的使用要兼顾质量与节约两个方面,这像是一个矛盾,物料投的少了,难免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但物料投的太多,又会造成浪费,增加了建设成本。如何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才是关键。项目部在多年的施工中已对各单项工程的用料有了明确的数量清单,以一栋鸡舍为例,在施工这前,就把需要的砖块、沙灰、钢筋等物料的数量全部列出清单,实行量化管理,按量投放,一旦实际用量与清单出现较大的出入,则必须分析原因,及时纠偏。

  施工工艺也在多年的摸索中积累了经验,诸如鸡舍梁架的焊接方式改进、架子搭建方式的创新、架下无缝钢管排列方式的优化等,节约了材料、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结出的硕果。

  黄沙百战铸团队

  “这些年在工作中,如果说有什么成就感,就是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团队。”采访中,康经理这样回答笔者的提问。2013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公司“最具战斗力团队”,毫无疑问,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团队,多年的大漠工作,练就了这样的一支铁军。不论条件如何困难、工程量有多大,所有的人都能坦然面对,多几分实干、少一些报怨。

  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两个刚刚进入项目部工作的新员工,虽然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却也深受这支队伍的影响。无论是白天在烈日下的现场盯班、还是晚上加班收料,都表现得十分从容,和老员工一样的工作。

  在项目部采访的那天晚上,因为道路施工问题,有几位员工回驻地的时间比较晚,但先到驻地的人却都没有先吃饭,一直等到所有人到齐了才开始吃饭。虽然没有明文的规定,大家却在工作中形成了这一样一种自觉,团队意识也在这样的一个个细节中显现。

  策马扬鞭又一程

  2017年,注定将是晓鸣农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又迈出一大步,种鸡场的建设翻越贺兰山脉,开始在贺兰山西麓的阿拉善左旗谋篇布局。作为先头部队的项目,也在八月份挺进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又是一次新的开始,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而这是次面临的问题却有更多。第一次在宁夏以外的地方建设种鸡场,地理环境、人文风俗都要去了解、去适应。但时间不等人,进鸡的时间不能拖后,这关系到公司大的发展战略。

  刚到工地时,也是没水、没电、没路,人员还不足;这支久经沙场的铁军部队这一次又发挥了战斗精神。现场没有水,打井也需要时间,项目部的五六个人自己扛着水管,一节一节从牧民家的水井边接了一条3公里的供水管路;路不好走,就自己修了一条从工地到外面的石子路,没电就先用柴油发电机转起来,就这样在阿拉善的戈壁滩上,又一次开始了晓鸣人的逐梦之旅。

  后记:越野车在大漠中前行,初到拉阿善,草原、戈壁一望无际,但我却无意于这辽阔草原的壮美,赶路的心情依然急切。项目部的驻地在戈壁深入的一户牧民家,笔者到达时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电力供应依然要靠柴油发电机,只能在做饭的时候开起,平时依然没有电。烈日与风沙是现场的主旋律,所有人都是黝黑的肤色。与康经理的采访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等到晚上十一点他们才从修路的现场回来,而这也只是他们工作中很平常的一天。

  采访中,康经理打趣说,“每一次去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然后亲手把一切都建好了,自己却要被赶出去,有时候真得不想走。”永远奋战在最艰苦的前线,这样的使命,成就了这样一支铁军。


网站地图